关注微信公众号【苏木读物>】,书号:,继续阅读全文> 青春里的很多故事,都开始于某个被蝉鸣泡软的夏天,又在时光里慢慢酿成带着余温的回忆。这三十个故事,便是这样一段关于遇见、陪伴与成长的青春纪。 故事里有冒失的建筑系少年,有安静的中文系少女,有他们从图书馆的光斑里初见时的慌张,到香樟树下并肩而行的默契;有校园里的细碎暖光:篮球场上被晒烫的汽水,晚自习后共骑的单车,考试周亮到深夜的台灯,写在信纸上没封口的...
“行啊周延,”
我凑到他耳边打趣,“现在不光会画树,还兼职当起家教了?”
他的耳朵“唰”
地红了,推了我一把:“别瞎说,人家问我题,我总不能不答吧。”
苏念也笑了,从速写本里抽出一张画递给我们。
画上是两棵挨在一起的树,一棵高大挺拔,枝桠向天空伸展;一棵纤细温柔,树叶浓密得像团绿色的云,两棵树的枝叶在顶端交缠在一起,像在悄悄牵手。
“我画的我们三个,”
她指着画解释,“这棵高的是周延,认真又可靠;这棵细的是我,总爱发呆;旁边这棵矮一点的是白若尘,像个安静的旁观者,却一直在旁边陪着。”
我看着画,忽然觉得很贴切。
是啊,我确实是个旁观者,看着周延从偷偷画树到主动讲题,看着苏念从独自画画到分享心事,看着他们的距离从隔着几排座位到并肩讨论问题,看着那些藏在草稿纸和速写本里的小心意,像梧桐叶一样,慢慢铺满了整个秋天。
考研前的最后一个月,图书馆的气氛变得格外紧张。
每个人都在埋头苦读,连翻书的声音都透着焦虑。
周延刷题刷到凌晨,眼睛里布满血丝,却还是不肯休息。
苏念看在眼里,每天早上都会提前来图书馆,给周延带一杯热咖啡,放在他的桌角,咖啡杯上贴一张小小的便签,上面画着加油的表情,偶尔是棵小小的树,写着“像树一样坚持呀”
。
周延会在苏念画画累了的时候,从口袋里摸出一颗水果糖,放在她的速写本上。
糖的口味总在变,有时是葡萄味的,有时是橘子味的,但每次都和苏念当天穿的衣服颜色很搭。
他还会在苏念的速写本里夹一张小卡片,上面写着鼓励的话,字迹工整得像在考试:“你画的树越来越有力量了,像你一样。”
考研那天,天还没亮,图书馆门前的梧桐树下就站满了人。
苏念特意早到了,手里拿着一支新的黑色水笔,递给周延:“这支笔写起来很顺滑,祝你考试顺利。”
笔身上印着小小的梧桐树图案,是她特意去文具店挑的。
关注微信公众号【苏木读物>】,书号:,继续阅读全文> 青春里的很多故事,都开始于某个被蝉鸣泡软的夏天,又在时光里慢慢酿成带着余温的回忆。这三十个故事,便是这样一段关于遇见、陪伴与成长的青春纪。 故事里有冒失的建筑系少年,有安静的中文系少女,有他们从图书馆的光斑里初见时的慌张,到香樟树下并肩而行的默契;有校园里的细碎暖光:篮球场上被晒烫的汽水,晚自习后共骑的单车,考试周亮到深夜的台灯,写在信纸上没封口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