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
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己。
当准备写到最后“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
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”
时少年立马停笔。
原来这少年是现实世界30岁的李桓(huán),只是一场发烧竟突然穿越到这个世界这具同名的少年身上,而这个世界历史在王莽篡汉后新朝西年(公元23年)昆阳之战时发生偏差,天降9颗陨石,史称“金乌浩劫”
,最小一颗都有首径3公里。
当时昆阳落下1颗,双方死伤惨重,原世界的汉光武帝刘秀也死于此役,历史进程也是从此而改变。
此时李桓写的是原世界唐朝时韩愈的《师说》,而最后一句里“李氏子蟠”
是韩愈的弟子,这篇文章也是劝勉写给弟子的。
而在这平行世界历史中根本没有这号人,肯定不能写,少年立马调动脑中这世界的记忆,努力斟酌,终于在交卷铃响之前写下最后一句:王氏谨言,年十八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朱师。
吾慕其能行师道,作《师说》以敬之。
这里的王氏瑾言是玄汉后第二个朝代:乾朝的著名文学家,王慎,字谨言,年轻时师从经传大儒朱洵。
因时间匆忙,故而最后改为敬慕之语。
出了考场,李桓只想尽快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消化脑海里记忆信息,同时再查询下两世界的差异之处,好为后面安身立命做好准备。